DOI:
矿床地质:2008,Vol.>>Issue(1):81-87

甘肃省阳山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北京100102 [2]地质出版社,北京100083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Yangshan gold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摘要
图/表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摘要点击次数: 2934   全文下载次数: 2835   点此下载全文
   修订日期:2007-06-25     
中文摘要:阳山金矿位于川陕甘交界地带,为近年发现的特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认为在泥盆纪本区形成了一套碳、硅、泥质热水沉积,在三叠纪以后,区域上经历了3次较明显的(挤压)伸展过程,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本区相继发生了3次岩浆活动,以H2O、CO2为主并含H2S、CH4等挥发分的岩浆热液携带Au、As、Sb等成矿元素到浅部,同时,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也进一步活化.受挥发分逸出、温度、压力的下降以及水岩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以硫化物配合物为主要形式迁移的成矿物质也逐渐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而多期岩浆热液活动与泥盆系热水沉积在空间上的耦合叠加,促成了阳山特大型金矿床的形成.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基金项目:武警黄金指挥部资助项目
引用文本:
齐金忠,李莉,杨贵才.2008.甘肃省阳山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J].矿床地质,27(1):81~87
.2008.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Yangshan gold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J].Mineral Deposits27(1):81~87
图/表
您是第241989804位访问者  京ICP备05032737号-5  京公网 安备11010200455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地  址: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6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7284;010-68999546 E-mail: minerald@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 
手机扫一扫